水师提督

嘤嘤嘤。

关于邪不压正的观后感

警告:内含剧透
………
………
………
………
………

道可道非常道,人与人之间、人与电影之间充满误读。能说出口的电影观后感必然是不准确的,尤其是邪不压正这个“非常是电影的电影”。但是既然已经有那么多人写了观后感,我这类观众也应该仔细说说自己的看法,以免大家以为说这电影不好是理所当然——毕竟还是有人喜欢的。

事先声明,本着“看不懂就再看一遍”加上还姜文电影票的原则,写这篇时我去电影院看了五遍。

先从电影表层的叙事结构来说,我观赏的过程中感觉全片一气呵成首尾呼应,没有什么“前面有趣后面拖沓”或者“虎头蛇尾”的感觉。姜文最近的两部片很有些预告欺诈的意思,当然,越靠近放映的预告片段越准确,而最近的一个是王菲的《偶遇》mv。很明显,邪不压正的主线,比起复仇,爱情也一样重要。所以我非常不解为何有人问关巧红这个人物有何意义,我想反问:你找女朋友有什么意义?人家就想在屋顶上谈恋爱而已。

不要说直男姜文不屑表现谈恋爱什么的,这种印象都是误读。从阳光灿烂开始,就是一个小男孩喜欢、憧憬大姐姐的故事;鬼子来了里也有马大三和鱼儿生活化的片段;太阳照常升起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很重要,尤其是疯妈和阿廖沙、唐雨林和他媳妇以及小队长,这是直接建立在男女关系上的。有人说是用小人物的感情衬托宏大时代,但反过来,为什么不能是宏大时代背景衬托小人物的情感?

有人说小人物感情小,时代命题才宏大、有内涵、有b格,那么我想问一句:我们批判一个时代,难道不是因为这个时代下小人物被忽略、命如蝼蚁?站在批判者的角度却忽略这些人物细节,其思维和他所要批判的那个时代没有什么不同。

影片表层的结尾有力地收在了大仇得报、父辈全部退场、爱情略有遗憾上,应该说是个有余韵的结尾。

第二,说说人物的行为逻辑和动机。我这几天看了不少影评,其中有些只能称作“观后感”的吐槽说人物行为逻辑莫名其妙。其实片中主要人物除了关巧红几乎没有一个正常人,他们的行为逻辑都是非正常的。您都看出来了他们不正常,却不怀疑一下这是不是编剧故意,一股脑儿归类到编剧无能上,本身就不太对劲。

说说他们怎么不正常。李天然,小时候的经历让他缺失父爱,所以一直想找个爸爸,这是他的荒谬性。蓝青峰,一盘二十几年的大棋纯属脱裤子放屁,大棋入脑,傻且不靠谱。朱潜龙,自以为是朱元璋的亲孙子,其实他在杀了师父之后,与李天然一样有一个寻找“父亲”的心结。根本一郎,一个没老婆的死宅,一边教论语一边卖鸦片,还拿孔子的话YY自己有一万个老婆。亨得勒的行为逻辑有点像《有话好好说》里的老张开头阻止小帅砍人,然而《有话好好说》也不是什么正经片子。

其中最傻x的(也是观众最不容易看出来的)就是蓝爸爸,搞事情基本上相当于赵本山卖拐,甚至卖拐都不如,身为八十万北京的哥北平人力车夫总教头陶醉在一盘大棋的YY中,谁都能出卖。北京三环内十二套宅子、跟阎锡山白崇禧称兄道弟就很有迷惑性,让人以为他多nb,其实他们自己都吐槽了老蒋靠不住,老蒋都靠不住了,老蓝就能靠得住?

根本一郎,他是日本特务吧,结果为了交易说卖日军情报就卖情报给老蓝(虽然情报就是废话,可这俩能凑一块聊这个本来就很荒唐)。这帮人没事就凑一块,在六国饭店谈论女人的屁股。那一段剧情中,中、美、日三国中年男人清一色地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油腻不分国界」。唐小姐四个巴掌抽得好爽。

Mr.编剧·导演·主演·剪接在这里的处理就没有把谁不当人一说,东洋西洋鬼子一样是人,也会油腻,也会沙雕,也会胆怯,可以说是乌漆麻黑一锅(鬼子来了、一步之遥也是如此,别神化洋人)。主角李天然的使命,除了复仇,避免成为乌漆麻黑的油腻中年也是非常迫切了。

最后好歹蓝爸爸有点良心没彻底卖了主角,也算是主角认清这帮人的一个契机。

说说片中的所谓卖肉情节。这些情节主要是用来展现人物性格/内心的,去掉了多少缺点味道。再说什么年代了,这点尺度大惊小怪的不合适吧。

根本一郎教书的时候有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是第一遍观看时给我第一个冲击的点(好吧我第一场迟到了半个小时)。这句话,连卖鸦片的日本特务头子都知道,回头一看微博,得,好多人看许晴看得起劲,却不明白唐小姐为何最后从城楼上跳下去。拿蓝爸爸的一句话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唐小姐有才有德,有些人就只知道她的臀。说实话看不懂唐小姐为何跳城楼的人可能年纪小吧,多读书,好好学习,拿出来问实在是有点丢人。

再说几个印象深刻的细节。根本一郎和蓝爸爸在法国餐厅谈话,来上茶的伙计说“根本老师论语讲得真好,就是孔丘活着……”这话说到一半被根本打断了让他快滚,根本一郎都不好意思了,可见这伙计拍马屁多不要脸。还是这个场景中,警察毙了三个执行导演车夫,向根本一郎阁下报告“枪毙了三个可耻的汉奸”……这段有点《功夫》开头“警察出来洗地”的意思,荒谬到明知不可能发生,也一样受到巨大的震撼。这就是虚构的魅力

史航演的“影评爱好者”真的很萌,穿着苏格兰裙的红猪……算是跟巧红相依为命了。(他们家门口的红墙上有“庄士敦大王八”,据说可能是他喝多了自己写的)

后面李天然和朱潜龙打架的场面基本上就是马小军他们胡同口茬架的感觉,最后望着那个烟囱和黑烟,我想起了马小军是不是就被这些烟灰救了一命?虽然这是不可能的。

马小军曾经为了在小姐姐米兰面前逞能爬烟囱,从烟囱上掉下来糊了一脸黑灰;这次李天然为了大姐姐关巧红烧了鸦片仓库,也弄得一脸黑灰——一脸烟灰本来就是姜文语法中的爱情意象,这个片里,爱情的比重确实很大。

到后来日坛决斗时巧红赶来也是涂了个黑脸,其实这是对李天然的表白的回应:我也想为你做点什么。仿佛闻到了摄像机后的蓝爸爸散发的醋味。

最后说说一些比较容易看出来的故事原型/母题吧。古希腊悲剧有一个弑父娶母的故事(俄狄浦斯),从朱潜龙到李天然都有这么个意思。而李天然被扎的鸦片针/催产素针,其实一首bgm已经暗示了,歌剧《爱之甘醇》选段(当然这不是我听出来的,也是看了牛人的揭秘),主要是说一个胆小羞涩的少年不小心喝了假酒反而鼓起勇气告白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大概观后感是这么多吧。如导演所说,确实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我get到了,十分喜欢,并且对于导演不代替观众思考的执念十分敬佩。《让子弹飞》对片中人物还是带有感情倾向的,到《邪不压正》已经完全不表达任何「感情」了,人物便当得飞快,不让你喘气。其实,让子弹飞已经有“小六子的666墓碑”这种让人瞬间出戏的设定了,可是导演觉得那还不够。所以《一步之遥》越来越“布莱希特化”,《邪不压正》甚至变本加厉,一边杀人一边搞笑。观众没法与任何一个角色共情,只能坐在影院哭笑不得地看着这场闹剧。

导演姜文,不想当王天王,也不想当张麻子,他宁可让自己被人吊起来拔了牙齿,也不愿意成为「带领群众的那个人」更不希望「群众被谁带领」,他希望人人都聪明,大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思考来行动。

作为观众我想说,谢谢文文,这电影真的对得起我。

文文表示我以上都是误读并且因为叫他文文而拉黑了我

拉黑了我也爱您。

C'est la vie.

评论(1)

热度(14)